产品
  • 产品
搜索
详细内容

国产科研试剂如何建立品牌?这两个方面要重点关注!

今年我有过沟通的国产科研品牌200多家,除了少数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,更多的还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。其中不乏研发实力非常优秀的公司,也不乏具有产品很独特的品牌,更不乏品质用料和设计都不错的产品……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?这是留给我们广大行业从业人员的问题。

 01 

行业有趣的现象

国内科研工具生产企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生产塑料耗材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开发模具的转行,这个品类的玩家最少;生产仪器的核心成员大多是销售出身(超高精密仪器除外,不过这个赛道的玩家也少),这个品类比较多;生产试剂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博士教授,这个品牌的玩家最多,产品种类本身就多,往往一个爆款产品就是百十来家生产企业。


国内生产塑料耗材的企业基本都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,一批是来自康宁的“开枝散叶”,一批是来自台湾在东莞等地的其他行业的注塑厂的“柳暗花明”。耗材因为偏标准化,自动化程度很高,生产效率极高,前面三年更是极大提升了国内塑料耗材的品质,所以进口品牌的通用耗材和分子类耗材在被大量国产替代。不过因为产能大过剩,目前最卷的就是塑料耗材,除了疫情前已经建立品牌的(如JET BIOFIL、NEST、SORFA、A-GEN、GEB等)企业,其他都卷到没边了。整体来说今年国内耗材企业是市场和销售两手都在抓,各种招都在用,感觉有点抓的太紧,沙子都滑落了。生产仪器的企业大多市场和销售做的都还可以,很少有默默无闻的公司,除非厂子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城市。仪器的分布也特别有地域属性,离心机大多在长沙,桌面小仪器、PCR仪和洗瓶机大多在浙江,振荡摇床大多在上海,蠕动泵主要在保定……


国内生产试剂的企业感觉绝大多数都很佛系,不怎么关注市场和销售,甚至我还遇到过特别排斥做市场营销的老板,可能是因为创始人大多是博士教授,抹不下脸来,坚持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但是各位老板,如果你不重视市场和销售,不把你们优秀的产品推向市场,部分用户对国产产品的偏见如何改变?大家是很难独善其身的。

 02 

国产试剂品牌的特点

我们来看一看国内试剂品牌商的情况,相比较于耗材和仪器,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。

不缺钱!融资最多的是他们,上市最多的也是他们(详情可以查看《国内生命科学上市企业,你最看好哪一家?),大多数试剂品牌只要年销售额过亿,毛利率基本都能做到80%以上,这是耗材和仪器不具备的优点。

不缺产品!耗材一个模具一个产品,一个模具的成本就十几万到一百多万不等,成本高,增加一个产品就要多花几十万,所以大多数塑料耗材厂都是几十个SKU;仪器即使简单做逆向开发你还得买几台各竞品的机器拆解,资金和时间成本都很高,一般都是十几个到几十个SKU;试剂公司就简单了,分装可以、改改配方可以、改改方案也可以,一个小实验室都能做出百十来种产品,大多数公司都是几百到过万种产品

不缺研发实力!业内有句玩笑话“每个试剂品牌后面都有一个博士”,核心团队基本都是高学历、技术大咖、外企高管,但是很多公司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远不如耗材和仪器的,好在这个方面大家开始慢慢重视了。

缺市场和销售!这个非常普遍,当然相比较耗材和仪器,试剂单价低品类多,本来做市场和销售也更难。


 03 

市场和销售怎么弄?

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可能是卷,今年的试剂品牌方普遍开始组建销售团队,但是很粗放,没有明确的销售策略。聊技术和产品他们都很擅长,聊市场和销售很困惑,行业内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有同样的窘境。如果市场和销售展不开了,产品迟迟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,那么这个企业被收购或者关门会是大概率的事情,特别是接下来的两年。

怎么办?关注营销,组建销售团队,投入资金啊!

我相信这个是大多数人能脱口而出的,但是具体怎么弄,这个事情没有这么简单。诺唯赞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产品还不错的企业了。

至于市场,咱们这个行业真正合格的市场人员,特别是可以胜任品牌运营的市场人员,少的可怜,很多公司的市场人员仅仅是技术支持人员。怎么办?按照我在《这才是市场人员的必修课!》的功能布局,把不同的人布置到不同功能岗位,持续地做线上线下市场活动,不求出彩,但求持续。直到你们能培养出或者吸引到一位合格的市场操盘手。另外其他行业的品牌代运营目前咱们行业还没有,以后可能会出现,那时候就会多出一种方案。

至于销售,可以参考我在《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》一文的方法,如何从0开始组建团队?那就把最大的精力用来搞定销售Leader,后面的人由他主要负责来组建。咱们这个行业优秀的销售管理人员一方面是需要较高的薪水,另外人家也会关注企业的未来和老板的为人处世,需要注重行业口碑,制造品牌吸引力,吸引优秀人员的加入。当然组建完整建制的销售团队是非常难,非常消耗时间的,都是由各种小细节组合成的一个体系。从2017年开始,我其实给行业内十来家公司做过招聘培训,如果不实地带他们两次以上基本是不得要领的,学会了的人以后招人基本没有什么压力,淘汰不合适的人员更是毫不犹豫。

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,市场和销售是一个新品牌需要特别重视的两个方向,在国内它们比产品本身更重要,特别是往后的日子里!


技术支持: CLOUD | 管理登录
seo seo